A类央企信托-浙江湖州吴兴非标政信(湖州吴兴国有资本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债务)

余老师 22 1

  J149《中国现代科学家(一)》

  为表彰科学家们的功绩A类央企信托-浙江湖州吴兴非标政信,邮电部于1988年4月18日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一)》邮票。本套邮票共4枚。

  李四光(1889——1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早年加入同盟会,曾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1912年赴英留学,后在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1902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所所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协主席等职。李四光在古生物学、冰川学方面卓有建树。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地质力学方面。他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的变化,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部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他运用地质力学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后来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的陆续发现,证实了他的科学论断。

  竺可桢(1890——1974),气象地理学家。浙江上虞人。1909年毕业于唐山路矿学堂。1910年赴美留学,学习农学及气象学。1918年回国,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的研究和自然资源的考察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有训(1897——1977),物理学家。江西高安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后曾任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兼数理化学部主任。吴有训的主要贡献在于对X射线的研究方面。二十年代留学美国时,他就与美国著名物理学康普顿合作,研究了近代物理学中的X射线量子散射理论。吴有训经过艰苦细致的研究,证实了康普顿的理论,有人因此把康普顿效应称为康普顿-吴有训效应。从50年代以后,他致力于科学组织工作,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同时还是一位教育家,一生桃李满天下。

  华罗庚(1910——1985),数学家。江苏金坛人。他只有初中学历,是一位自学成材的数学家。1930年,他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引起数学家熊庆来教授的注意,被请到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在此期间,他在数论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解决了当时的一些著名难题A类央企信托-浙江湖州吴兴非标政信:瓦林问题、泰林问题等。1938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得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华罗庚在代数、矩阵几何、多复变函数、数论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与王元合作研究的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他十分重视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致力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

  J173《中国现代科学家(二)》

  1990.10.10邮电部发行了 “中国现代科学家”第二组邮票。本套邮票共4枚。

  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29年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并被聘为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医师。后任妇产科主任兼教授。1932年和1940年曾两次出国,在英国伦敦医学院、曼彻斯特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历任协和医院、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兼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市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她是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学部委员。

  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 福建闽候人。1919年考入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天文研究所所长。1946年再次赴美,从事天文研究活动。1948年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

  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福建闽候人。1913年赴美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普拉特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博士。1921年回国,曾任塘沽永利碱厂总工程师、南京永利硫酸铵厂厂长、永利化学公司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任重工业部化学局顾问、化工部副部长、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全国科协副主席。他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美国化工学会和英国皇家学会的名誉会员。

  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广东茂名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1913年赴日本留学,攻读农业科学。1924年回国,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全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曾被授予民主德国农科院通讯院士、全苏列宁农科院通讯院士等称号。

  1992--19《中国现代科学家(三)》

  国家邮政局于2006年5月13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三)》纪念邮票1套4枚。

  熊庆来(1893——1969),数学家,云南弥勒人。1906年考入云南高等学堂。1913年赴比利时留学,后转赴法国,先后就读于格伦诺勃尔大学、巴黎大学、蒙柏里大学和马赛大学,于1920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31年再度赴法,以学术论文《关于整涵数与无穷极的亚纯涵数》获法国国家理学博士学位。曾任云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最早把近代数学引进中国,致力整涵数、亚纯涵数、代数涵数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A类央企信托-浙江湖州吴兴非标政信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汤飞凡(1897——1958),微生物学家,湖南醴陵人。1921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2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造。回国后,先后担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3年,他用自己设计的简陋设备制造出我国第一批青霉素。他是我国第一个抗生素研究室和青霉素生产车间、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和第一个正规卡介苗实验室的创办人。1948年,在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会上被选为常任理事。 曾任卫生部中央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张孝骞(1897——1987),医学家,湖南长沙人。192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湖南湘雅医学院院长、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委等职。他长期从事内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中国胃肠病学的奠基人,一生确诊和治疗了许多疑难病症。

  梁思成(1901——1972),建筑学家,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1924年,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获建筑硕士、美术学士学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被普林斯顿大学赠予名誉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等职。他为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长期从事教育事业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2006--11《中国现代科学家(四)》

  国家邮政局于2006年5月13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1套4枚。

  梁希(1883——1958)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曾任国家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梁希(1883-1958),生于浙江吴兴县(现湖州市)双林镇。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产化学研究,1949年任为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国家林业局)部长。主要业绩是:在中国首创了林产制造化学,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绿化全中国的林业建设方向,是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

  茅以升(1896——1989)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茅以升(1896-1989),生于江苏镇江市五条街草巷的茅家老屋。他主持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双层公铁两用,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成为中国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土力学的开拓者,也是杰出的科普工作者。

  严济慈(1900——1996)曾任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 严济慈(1901-1996),生于浙江东阳县维风乡下湖严村。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大气物理学、应用光学与光学仪器研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周培源(1902——1993)曾任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周培源(1902-1993),生于江苏宜兴县芳桥镇后村。他主要科学成就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的研究,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1952年至1981年,历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为发展中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1--14《中国现代科学家(五)》

  中国邮政于2011年5月25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五)》纪念邮票1套4枚。

  贝时璋(1903-2009),浙江宁波人,实验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教育家,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1921年从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医预科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在土滨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在著名的实验生物学家J.W.哈姆斯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1929年秋回国。1930年4月在杭州筹建浙江大学生物系。早年从事无脊椎动物实验胚胎学和细胞学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初发现了中间性丰年虫,并观察到其雌雄生殖细胞的相互转化现象,70年代提出了细胞重建学说。贝时璋是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荣誉所长。

  钱学森(1911-2009),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机械工程系。上世纪40年代就已成为在航空航天领域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20世纪科学群星中的巨星之一。钱学森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侯祥麟(1912-2008),曾名侯波,广东汕头人。中国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5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连石油研究所研究员,石油工业部技术司副司长,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院长。他组织领导了重大炼油新技术的科研攻关会战,使中国炼油技术接近当时世界先进水平,领导解决了中国喷气燃料的特殊技术问题。1978年至1982年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后任石油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曾当选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钱三强(1913-1992),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出生在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主要奠基人。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7年赴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妇(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女婿)。1948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2014--25《中国现代科学家(六)》

  中国邮政于10月16日发行2014-25《中国现代科学家(六)》纪念邮票一套六枚。

  王淦昌(1907年—1998年)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江苏常熟支塘镇人。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入德国柏林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4月回国,先后在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任教授。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现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兼原子能研究所(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赵九章(1907—1968),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赵九章出身中医世家,幼年就读于私塾,预备从事文学。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改学科学,立志“科学救国”;并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1933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赵九章通过庚款考试,于1935年赴柏林大学从师气象学家H.von.菲克尔。1938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4年经竺可桢教授推荐,主持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承担起继竺可桢之后中国现代气象科学奠基的重任。1946年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迁往南京北极阁,成为中国现代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1944年—1949年兼任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理学院气象系教授,讲授动力气象学。解放战争后期,气象研究所奉命迁往台湾,赵九章和所内科学家们一起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为祖国的气象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九章促进组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赵九章主持下,该所发展成一个人才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研究所中的科学家受过赵九章的指导。

  郭永怀(1909—1968),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在北京大学任教。1948年10月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员,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曾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中共第12届中央委员。

  朱光亚(1924-2011),湖北武汉人。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1年,荣膺感动中国人物。1997年后担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董事长。吉林大学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2002年5月,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

  王选(1937-2006)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2011--14《中国现代科学家(五)》

  中国邮政于2016年5月8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1套4枚

  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科学事业早期重要组织者之一。金善宝(1895-1997),浙江诸暨人,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在小麦研究上有突出成就。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物理学会创建人之一。叶笃正(1916-2013),生于天津,祖籍安徽安庆,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青藏高原气候研究上有突出贡献。四位科学家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而且为发展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科学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现代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善宝(1895-1997),字笑衍,浙江诸暨,著名小麦育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学系,193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善宝为中国培养了几代农业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人才。早期育成的“南大2419”、“矮立多”等小麦优良品种,最大年种植面积达7000多万亩,为中国小麦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发现并定名了中国独有的普通小麦亚种-云南小麦。他主编的《中国小麦栽培学》、《中国小麦品种志》、《中国小麦品种及其系谱》和《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专著,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作物科学,特别是小麦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中国卓越的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中国物理学会的创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1920年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2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副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毕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对开拓、促进我国物理学及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培育科学技术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所提倡的教育思想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叶企孙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是清华历史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开展研究对今天的高等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叶笃正(1916-2013),又名叶平斋,出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省安庆市,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气物理学创始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在浙江大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11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至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至1987年,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2006年,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叶笃正早期从事大气环流和长波动力学研究,提出长波能量频散理论;20世纪50年代,提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热源的见解,由此开拓了大地形热力作用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学;提出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突变并引发一系列研究;60年代对大气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作出重要贡献;70年代后期,从事地-气关系和倡导全球变化研究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来源:中国邮政报

标签: #A类央企信托-浙江湖州吴兴非标政信


  • 评论列表

  • 种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农学系,1932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编著了我国第一部小麦专著《实用小麦论》,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

    2023年08月14日 14:18

留言评论